台灣地區醫療衛生進步,平均壽命延長及出生率下降,老人的人數和比例呈現顯著成長。於2018年根據統計,已遠超過7%門檻,佔達總人口的14%,正式進入「高齡社會」,老年人口在亞洲排名第三,僅輸日本、南韓,這樣的狀況與房價、工作機會、交通機能、醫療資源與社會福利等因素息息相關。

老年疾病有別於一般患者

老年醫學將常見於老年族群的臨床表徵稱為「老年病症候群」,國外的數據顯示,盛行率可從10-30%。美國老年醫學會認為最常見的老年病症候群有:憂鬱、失智、譫妄、體重減輕、暈眩、多重用藥、失禁、跌倒、衰弱、骨質疏鬆、壓瘡、行動力減損與步態不良、睡眠問題、感官功能改變等。

老年醫學除了解決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問題,並針對心理、社會及生活功能做全方位的醫療照護,改善老人的活動功能及生活品質。不僅強調急性醫療的品質外,更重視疾病預防和對於不可治癒的慢性疾病長期而持續的照護。

考量到老年患者病況複雜,需給予周全性老年評估(CGA),在老年醫學門診將由老年醫學專科醫師以CGA為老年人做完整性評估,個案管理師也會協助轉介各項資源,如:營養衛教、糖尿病衛教、高血壓衛教、藥物諮詢、跌倒評估、失智門診以及社福資源等…。

老年醫學是跨科別的團隊合作

老年醫療團隊包括:醫師、護理、藥師、營養、復健、物理治療等給予專業的整合服務。與傳統醫學評估不同,老年醫學著重在功能的考量,目標是協助讓衰弱的老人能維持或改善功能,提升整體照護品質,評估內保健食品代工容除了一般性主訴、病史、用藥史及目前用藥外,還包括下列這些層面:

醫學面:包括多重疾病或特定疾病、認知功能障礙、失智、憂鬱等。

服用保健食品可把握下列原則:
1、身體有需求才補充。
咀嚼、食物攝取有問題的銀髮族,可適量補充綜合維生素。孕婦和幼童,最好不要隨便補充維生素。最好每隔兩、三天吃一次,可減少過量危險。

2.、避免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
若有在服用慢性藥物病患,例如肝、腎有問題的人,使用前最好先跟醫療人員討論。並隨時觀察自己是否有異常症狀。

3、避免超過服用的建議量
無論是天然或合成,吃過量都會對身體造成毒性和增加代謝負擔。保健食品也不能混合吃,避免交互作用造成過量及不適。如何辨識所吃維生素是否過量?可以參考營養標示中的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(RDA)。

4、注意有效期限及標示
找有信用的製造商,注意看產品上是否有完整標示。成分都須符合沒有副作用的安全標準,民眾才可安心選擇。如果民眾要購買有保健功效的「健康食品」,最好買經衛生署核准通過的產品,而且要注意,健康食品不可宣稱療效。「健康食品」須通過動物實驗,並經衛生署認證發給「小綠人」標章及認證字號。

對於一般健康人而言並不鼓勵吃保健食品,最好的維生素來源其實就是天然食物,因為這樣才不會吃進過多的化學物質,不過仍建議以新鮮食材為營養來源,飲食均衡,這樣自然就能夠吃出健康來!

●功能面:包括智力、情緒、溝通、活動力(例如:跌倒)、平衡力、失禁、日常生活功能、營養、疼痛、保健食品代工睡眠狀態等。

●心理面:包括社會狀態、環境資源、經濟、靈性等。

若身邊長者有以下7種情況,可接受周全性老年評估

●1.身體功能減退、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協助或照顧,但還沒有確定診斷的老人。

●2.出現或懷疑認知障礙、功能障礙、活動力障礙、跌倒、憂鬱症狀、尿失禁、多重藥物使用等多重老年症候群者。

●3.多重或複雜性疾病,看多個門診者,而不是某一特定疾病沒受良好控制的人。

●4.經常出入急診、住院或門診,需要進一步評估潛在疾病的老人。

●5.家庭照護有困難,有長期照護考量,可能需要居家服務、居家護理或入住護理之家者。

●6.80歲以上,需要周全性了解隱藏性健康問題及預防之考量者。

●7.老人出現行為異常時的初步評估。

如果符合以上狀況,請至老年醫學科看診,看診前,需要做一些準備,準備長者過去疾病史(若是有病歷摘要更佳)、準備所有最近及現在用藥(若能將所有藥品及藥袋帶來更佳)、有耐心等候看診、詳細回答醫師的問題與討論、儘量配合醫師對長輩治療的建議、若對建議有困難時可以立即反應討論。

當老年人罹病時,有多重疾病的老年病患常需接受多種專科治療,或是在出院後預約數個門診,除了增加醫療資源的使用外,也增加不同科別藥物重複使用的危險性,增加病患及家屬的負擔,老年醫學門診能夠適時的減輕病人及家屬的不便,儘可能滿足高齡病患的多樣病症多重就醫的照顧需求。

arrow
arrow

    xgen82v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